9月6日,青岛市委统战部、市南区委统战部在青岛大学挂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地校合作,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
近年来,青岛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致力于教育研学、文创设计、助力三农,形成“教、研、产、创”一体化实践平台,着力打造《民间美术》《传统纹样》等专业课教室、全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与实践》课堂、面向校内外的非遗传播大讲堂、非遗美育教学研究中心,为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成果转化开创了新路径,构建了五位一体的非遗美育实践教学模式——博物馆实物教学+调研场景教学+互动体验教学+创新实践教学+项目大赛教学,美育育人的同时,在非遗推广、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先后获批非遗相关课题立项20余项。
据了解,2022年青岛大学被授予青岛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民族政策理论、“三交”史料挖掘、共同体意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学校挂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搭建了地校合的作新平台,拓展了教育实践的新载体,为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筑基”工程,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基因密码。
青岛大学将通过民族元素开发、展陈环境提升、活动形式策划等方面,用小故事讲出大文章、讲出大主题,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果转化,全方位、多视角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展示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生动实践,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研究、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新阵地。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程友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