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全力创建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

2023-10-11 22:22 155 浏览

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青岛市市南区是一个有着民族团结光荣传统的城区,1957年在这里召开了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曾连续两届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近年来,市南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主阵地作用,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团结群众、争取人心上,全力创建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设“红石榴”融居家园——

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为增进邻里情,搭建居民沟通交流的平台,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高邮湖路社区举办邻里节主题活动。现场设置了“邻里互助”摊位,提供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等服务;趣味运动会设有套圈、夹乒乓球等游戏,大家相互加油鼓劲。

“这些活动增加了居民之间的熟悉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高邮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叶银霞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社区党委主动搭上“亲情链”、架起“连心桥”,注重在“服务”上深耕细作,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郁氛围。

高邮湖路社区面积仅有0.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有1万余人,包括汉、回、蒙古、朝鲜、白等10余个民族。近年来,社区建立了“红石榴”驿站、开设了“红石榴”窗口,对居民提出的困难和需求,采取“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同时,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回馈社会,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典型。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各民族生产生活、交往交流的重要平台。青岛市市南区在建设“红石榴”融居家园中,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的,将城市社区为着力点,将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历史城区焕新行动等民生项目,投入近20亿元,对5000余栋居民楼改造提升,打造口袋公园32个,既有建筑安装电梯100余部;

——成立11支“红石榴”便民服务队,以“直通车”形式开展政策宣传、体检等活动200余场次;7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担任社区议事团成员,利用地域相近的情感优势,协助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

——在“青雁归巢·智汇市南”系列活动中,为近千名高校学子提供定制化创业服务;协调安排100余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新冠疫情期间,为30余家流动各民族商户减免租金。

据介绍,青岛市市南区在做好民族工作中,以争取人心、凝聚人心为出发点,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构建起各民族互嵌融居、守望相助的和谐家园。

开展“红石榴”学校创建——

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头脑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去年9月,青岛市市南区在天山小学举办“红石榴”学校品牌创建启动仪式,通过师生、家长共栽石榴树,共同设计学校、班级“红石榴”品牌标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头脑。

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点,积极探索节庆文化课程育德模式;深化学科建设,在教学中主动融入民族团结相关内容;抓住入学、入队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天山小学积极探索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大家庭,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天山小学注重以文化人、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是青岛市市南区在学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生动缩影。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开展“红石榴”学校创建中,青岛市市南区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育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选择适宜幼儿的红色故事、儿歌等,采用听、赏、演、唱、讲等形式,让幼儿循序渐进感受红色革命精神,根植红色基因;

——举办“民风舞韵”课间操大赛,形成“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区域特色体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滴灌式”教育,抓住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讲好“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校园课”。

如今,在“红石榴”学校品牌创建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强化育人效果。

开展“红石榴”互助行动——

推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路走来,身处异乡的我因融入‘爱心大姐’这个大家庭,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满族高级育婴师赵英杰,已在青岛从事家政行业10多年。

赵英杰口中的“爱心大姐”,全称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公司。它是在青岛市南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成立的少数民族家庭服务业培训基地,旨在帮助群众掌握职业技能,增添创业就业信心。

“‘爱心大姐’的职业规划师根据我的特点,推荐我做育婴师,开展了免费培训。”赵英杰说,这些年她逐渐找到了事业的方向和心灵的归宿,“有机会的话,我也想通过志愿服务回馈这个有爱的行业,回馈这座有爱的城市。”

青岛市市南区区位优势明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群众前来经商、就业,大多数务工人员从事拉面馆经营、家政服务等行业。顺应形势变化,市南区大力开展“红石榴”互助行动,以宣传教育、完善服务为着力点,不断拓宽各民族从业人员致富路,帮助这些人在城市留得住、能融入、发展好。

在城市谋生,需要一技之长。市南区在辖区泉林职业学校、“爱心大姐”等社会机构,打造“红石榴”实训营地,设立“红石榴”讲堂,开设育婴、茶艺、烘焙等课程,开展各类交流培训活动100余场次,培养少数民族从业代表人士33人;组织6次赴东西协作地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各族群众1万余人次。

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青岛市市南区累计投入10亿余元,选派100余名教师、医务工作者,对口帮扶贵州、甘肃贫困乡镇,带动当地7万余名群众脱贫,助力结对地区如期脱贫摘帽。支持辖区松立集团数字赋能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先后促成“慧停车”等项目30余个,解决当地各族群众就业200余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立足抓手有形、受众有感、教育有效,青岛市市南区在50个社区、企业打造“50+N”红石榴阵地,设立“红石榴”驿站、窗口、热线;将海军博物馆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高邮湖路打造百米“红石榴”宣传画廊,打造“红石榴”主题公园2个;开通3条“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在沿海一线设置灯光秀、广告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知晓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如今的市南区,各族群众同心同向同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璀璨绽放。2022年,市南区获评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分享:
相关内容
  • 首场新型显示人才市集暨民族学生专场招聘在新区举办
    ‌5月18日,2024年首场新型显示(嘉年华)人才市集暨民族学生专场招聘会在青岛嘉年华会展中心举办。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组织了黄海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各民族学生参加本次招聘,为民族学生就业搭建平台,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中国民族报报道协会“四共四融”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载体,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四共四融”工作法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花开岛城石榴红”。
  • 石榴花开织锦绣———青岛市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周”活动
    今年3月,青岛市委统战部、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在全市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周”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 李沧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全区中小学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李沧区委统战部联合李沧区教体局在青岛市弘德小学开展以“民族团结 籽籽同心”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引向深入。活动现场活动现场,学生们进行了暑期民族团结研学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的特色成果展示。通过参观红石榴主题公园、观赏敦煌文化展、慰问孤寡
  • 全市统一战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举行
    11月21日下午,全市统一战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在民主党派机关楼五楼多功能厅举行。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杨长军作报告。报告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在主会场参加;市委统战部机关、各区(市)统战部机关、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机关干部,全市各领域统战成员在分会场收听收看。
相关推荐
热门内容
Tags标签